YP官网

资讯

YP官网示优,优品至上。

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怎么操作)

YP官网示优官方账号 2023-03-05 资讯 734 views 0

又到了我们给大家分享有关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的时候了,同时我们也会对与之对应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怎么操作进行一样的解释哦,希望小伙伴们可以仔细的阅读,如果能对你们正好有所帮助,记得支持一下本站哦。

本文目录一览:

原位drifts和drifts的区别

您好!您是想问原位drifts和drifts的区别是什么吗?原位drifts和drifts的区别是概念不同。drifts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原位技术,通过对催化剂上现场反应吸附态的跟踪表征以获得一些很有价值的表面反应信息,进而对反应机理进行剖析,已在催化表征中日益受到重视。而原位drifts红外光谱是光催化CO?反应机理研究中最常见的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反应中间体及反应路径。

黄宇/熊宇杰/曹军骥|缺陷CN负载单原子Pt, 光催化CO2还原制甲

第一作者:Xianjin Shi

通讯作者:黄宇、熊宇杰、曹军骥

通讯单位: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DOI: 10.1002/anie.202203063

全文速览

太阳光驱动的CO2与水甲烷化过程,是同时解决碳中和问题与生产燃料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竞争反应的存在,实现高选择性的CO2甲烷化仍然是一个挑战。尽管如此,催化剂设计的各个方面均可以调控,以对催化结果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在本文中,作者开发出一种聚合物氮化碳(CN)负载的单原子Pt光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水蒸气存在条件下的高选择性CO2甲烷化过程。通过实验表征和理论模拟表明,采用作者合理设计出的合成策略,广泛开发的Pt CN催化剂可适用于选择性CO2甲烷化。该合成策略可以在CN中产生缺陷,并在配位铂原子近端形成羟基。在纯水条件下的光催化CO2还原过程中,该光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CH4生成活性和碳选择性(99%)。该研究为选择性CO2甲烷化光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原子尺度上的见解。

背景介绍

太阳光驱动CO2还原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一种既能应对温室气体排放挑战,又能生产燃料的极具前景的策略。为此,科研人员已开发出许多用于CO2光还原的催化剂,包括含金属材料(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有机框架)和无金属材料(如氧化石墨烯、氮化碳)。尽管生成CO的选择性相对较高,但水存在条件下的高选择性CO2甲烷化(即在没有牺牲剂的帮助下将CO2和H2O转化为CH4)仍然是光催化领域的一个挑战。众所周知,光催化CO2和H2O转化为CH4是一个典型的多电子还原过程。该过程为光催化剂的设计设定出高标准:i)活性位点应积累丰富的光生电子以促进转化过程;ii)H2O还原产生的氢原子应优先传输至活性位点,在活性位点处CO2被吸附和活化以形成C-H键,而不是析出H2。因此,活性位点的设计和半导体选择,是通过光催化实现高选择性CO2甲烷化的关键。

在半导体的选择方面,得益于可见光响应、高地球丰度和高稳定性,聚合物氮化碳(CN)是光催化CO2还原反应的一个极具前景的候选材料。然而,CO2光还原的主要限制源于C-N形成π-共轭平面,沿着该平面的电荷传输受到阻碍。因此,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在动力学上限制了CO2在CN上的光还原效率。为了克服上述限制,科研人员付出巨大的努力如元素掺杂、构建异质结和纳米结构调节等,来调控电荷动力学。然而,这些策略无法将光生电子定位于CO2被吸附和活化的活性位点上。因此,在π-共轭平面上引入金属原子已被广泛研究。利用C-N单元的优势,金属原子可以很容易地与π-共轭平面进行配位,不仅作为活性位点以提高催化性能,还可以促进电荷分离和传输。在这些金属中,Pt是使光生电子局域化的最佳金属,并且可以合理地设计成与CN集成的单原子位点。单原子Pt已被证明是光催化反应以及C=N键重构的活性位点,为 探索 其在光催化CO2甲烷化中的潜力铺平道路。尽管这种Pt-CN催化剂组合可以满足电子局域化的要求,但光催化CO2甲烷化应用仍然受到竞争性析氢反应的影响;并且当使用H2O作为氢源时,竞争反应很容易在Pt位点处发生。当然,通过将H2O供应转变为气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析氢;然而,如果H原子是在Pt位点处形成的,那么H原子向H2的演化仍然无疑超过C-H键的形成。该情况引发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这样一种被广泛研究的Pt-CN催化剂组合是否可以重新设计,使富电子的Pt位点优先用于CO2活化,而H原子的形成和供应发生在π-共轭平面的其它位点处。

在本文中,作者合理地开发出一种调控单原子Pt局域环境的合成策略,以改造Pt-CN催化剂组合。通过光辅助开尔文探针力学显微镜(KPFM)和时间分辨表面光电压谱(TR-SPV)可以证明,改造后结构中孤立分散的Pt单原子与CN配位以定位光生电子。更重要的是,该合成方法可以产生缺陷,并在与配位Pt原子相邻的CN中形成羟基。当Pt位点被指定用于CO2吸附和活化时,相邻的羟基可以使H原子优先在CN上形成,从而克服Pt-CN在光催化CO2还原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Pt位点的局域电子可以选择性地活化吸附的CO2,进而与CN提供的H原子形成C-H键。同时,*CO反应中间体与Pt位点的结合可以得到显著增强,从而避免副产物的形成。因此,该Pt-CN催化剂在纯水系统中表现出高达99%的CH4产物碳基选择性。该研究为在原子尺度上设计光催化剂以调控多电子CO2光还原过程的反应路径提供了新见解。

图文解析

图1 . (a)Pt@Def-CN的合成过程示意图;P-CN, Def-CN和Pt@Def-CN的(b)XRD衍射和(c)FTIR光谱;(d,e)Pt@Def-CN的AC-HAADFSTEM图,图d和e中的比例尺分别为10 nm和2 nm;(e)Pt@Def-CN的EDS元素映射,比例尺为5 nm。

图2 . Pt@Def-CN, Pt箔和PtO2的(a)Pt L3-edgeXANES光谱,(b)k3加权傅里叶转换Pt L3-edgeEXAFS光谱;(c) Pt@Def-CN和Def-CN的N 1s XPS光谱;(d)Pt@Def-CN, Pt箔和PtO2的小波变换光谱;(e)Pt周围的局域原子结构,其中碳为棕色、氧为红色、氢为粉色、氮为灰色、铂为深灰色。

图3 . (a)在H2O体系中,P-CN, Def-CN, Pt@Def-CN和PtNPS@Def-CN的光催化CO2还原制CO, CH4和H2转化率和碳基选择性;(b)Pt@Def-CN在六次光催化循环中的稳定性;(c)Pt@Def-CN的光催化13CO2还原生成13CH4产物的GC-MS分析。

图4 . (a)Pt@Def-CN的AFM图;Pt@Def-CN在(b)黑暗条件和(c)光照条件下的KPFM图;(d)黑暗状态和光照状态下的CPD曲线;(e)P-CN, Def-CN和Pt@Def-CN的TS-SPV响应;(f)P-CN, Def-CN和Pt@Def-CN的稳态PL光谱。

图5 . (a)P-CN, Def-CN和Pt@Def-CN的CO2吸附结果;(b) Pt@Def-CN催化剂上CO2还原过程的原位FTIR光谱;(c)Pt@Def-CN和Def-CN催化剂上CO2还原制CH4的自由能图。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在CN的缺陷位点引入单原子Pt并生成-OH基团,成功地在原子尺度上设计出一种光催化剂用于CO2与H2O甲烷化过程。在纯水系统中,该光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CO2还原活性(6.3 µmol g 1 h 1CH4析出)和CH4选择性(99%)。得益于-OH基团的存在,大量的CO2在催化剂表面富集。随后,单原子Pt可以使光生电子局域化,从而活化吸附的CO2,并通过随后的加氢形成CH4。同时,CN中的光生空穴与H2O反应生成*H和O2以提供氢源。在此过程中,单原子Pt可以有效地降低限速步骤的能垒以加速反应,并增加*CO的脱附能以提高CH4的选择性。值得注意的是,鉴于-OH基团和吸附CO2所创造的独特环境,Pt位点对H2的析出不会起主要作用。此外,通过实验表征和理论计算证明单原子Pt位点、CN缺陷和-OH基团基于不同功能的协同作用机制。该研究为在原子尺度上设计光催化剂以增强CO2光还原制备CH4性能提供了新见解。

文献来源

Xianjin Shi, Yu Huang, Yanan Bo, Delong Duan, Zhenyu Wang, JunjiCao, Gangqiang Zhu, Wingkei Ho, Liqin Wang, Tingting Huang, Yujie Xiong. HighlySelective Photocatalytic CO2 Methanation with Water Vapor onSingle-Atom Platinum-Decorated Defective Carbon Nitride. Angew. Chem.Int. Ed. 2022. DOI: 10.1002/anie.202203063.

文献链接: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宝石在红外光的照射下,引起晶格(分子)、络阴离子团和配位基的振动能级发生跃迁,并吸收相应的红外光而产生的光谱称为红外光谱。19世纪初,人们通过实验证实了红外光的存在。20世纪初,人们进一步系统地了解了不同官能团具有不同红外吸收频率这一事实。1950年以后出现了自动记录式红外分光光度计。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1970年以后出现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近年来,红外测定技术如反射红外、显微红外、光声光谱以及色谱-红外联用等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红外光谱法在宝石鉴定与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基本原理

能量在4000~400cm-1的红外光不足以使样品产生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而只是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的跃迁。由于每个振动能级的变化都伴随许多转动能级的变化,因此红外光谱属一种带状光谱。分子在振动和转动过程中,当分子振动伴随偶极矩改变时,分子内电荷分布变化会产生交变电场,当其频率与入射辐射电磁波频率相等时才会产生红外吸收。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①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②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例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如N2、O2、Cl2等。而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具红外活性。

(一)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多原子分子由于原子数目增多,组成分子的键或基团和空间结构不同,其分子真实振动光谱比双原子分子要复杂,但在一定条件下作为很好的近似,分子一切可能的任意复杂的振动方式都可以看成是有限数量的且相互独立的和比较简单的振动方式的叠加,这些相对简单的振动称为简正振动。

(二)简正振动的基本形式

一般将简正振动形式分成两类: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变形振动)。

1.伸缩振动

指原子间的距离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而键角不变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通常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对同一基团,不对称伸缩振动的频率要稍高于对称伸缩振动,而官能团的伸缩振动一般出现在高波数区。

2.弯曲振动(又称变形振动)

指具有一个共有原子的两个化学键键角的变化,或与某一原子团内各原子间的相互运动无关的、原子团整体相对于分子内其他部分的运动。多表现为键角发生周期变化而键长不变。变形振动又分为面内变形和面外变形振动。面内变形振动又分为剪式和平面摇摆振动。面外变形振动又分为非平面摇摆和扭曲振动(见图2-2-12)。

图2-2-12 简正振动的基本形式

“+”表示运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表示运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三)红外光区的划分

红外光谱位于可见光和微波区之间,即波长约为0.78~1000μm范围内的电磁波,通常将整个红外光区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远红外光区

波长范围为25~1000μm,波数范围为400~10cm-1。该区的红外吸收谱带主要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振动-转动跃迁、液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的。在宝石学中应用极少。

2.中红外光区

波长范围为2.5~25μm,波数范围为4000~400cm-1。即振动光谱区。它涉及分子的基频振动,绝大多数宝石的基频吸收带出现在该区。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类型,在宝石学中应用极为广泛。通常将这个区间分为两个区域,即称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

基频振动区(又称官能团区),在4000~1500cm-1区域出现的基团特征频率比较稳定,区内红外吸收谱带主要由伸缩振动产生。可利用这一区域特征的红外吸收谱带,去鉴别宝石中可能存在的官能团。

指纹区分布在1500~400cm-1区域,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红外吸收谱带。该区的振动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结构不同的分子显示不同的红外吸收谱带,所以这个区域称为指纹区,可以通过该区域的图谱来识别特定的分子结构。

3.近红外光区

波长范围为0.78~2.5μm,波数范围为12820~4000cm-1,该区吸收谱带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O—H、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所致。如绿柱石中OH的基频伸缩振动在3650cm-1,伸/弯振动合频在5250cm-1,一级倍频在7210cm-1处。

二、仪器类型和测试方法

按分光原理,红外光谱仪可分为两大类:即色散型(单光束和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干涉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主要不足是自身局限性较大,扫描速度慢,灵敏度和分辨率低。目前在宝石测试与研究中,主要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首先是把光源发出的光经迈克尔逊干涉仪变成干涉光,再让干涉光照射样品。经检测器(探测器—放大器—滤波器)获得干涉图,由计算机将干涉图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光谱(见图2-2-13至2-2-15)。其特点是:扫描速度快,适合仪器联用;不需要分光,信号强,灵敏度高。

图2-2-1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图2-2-1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内部结构

图2-2-1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用于宝石的红外吸收光谱的测试方法可分为两类,即透射法和反射法。

1.透射法

透射法又可分为粉末透射法和直接透射法。粉末透射法属一种有损测试方法,具体方法是将样品研磨成2µm以下的粒径,用溴化钾以1:100~1:200的比例与样品混合并压制成薄片,即可测定宝石矿物的透射红外吸收光谱。直接透射法是将宝石样品直接置于样品台上,由于宝石样品厚度较大,表现出2000cm-1以外波数范围的全吸收,因而难以得到宝石指纹区这一重要的信息。直接透射技术虽属无损测试方法(见图2-2-16),但从中获得有关宝玉石的结构信息十分有限,由此限制了红外吸收光谱的进一步应用。特别对于一些不透明宝玉石、图章石和底部包镶的宝玉石饰品进行鉴定时,则难以具体实施。

2.反射法

红外反射光谱是红外光谱测试技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目前在宝玉石的测试与研究中备受关注,根据采用的反射光的类型和附件分为:镜反射、漫反射、衰减全反射和红外显微镜反射法。红外反射光谱(镜、漫反射)在宝石鉴定与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透明或不透明宝石的红外反射光谱表征,有助于获取宝石矿物晶体结构中羟基、水分子的内、外振动,阴离子、络阴离子的伸缩或弯曲振动,分子基团结构单元及配位体对称性等重要的信息,特别是为某些充填处理的宝玉石中有机高分子充填材料的鉴定提供了一种便捷、准确、无损的测试方法(见图2-2-17)。

基于宝石样品的研究对比和鉴定之目的,可分别采用Nicolet55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镜面反射附件和TENSOR-27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漫反射附件”。在具体测试过程中,视样品的具体情况,采用分段测试的方法(即分为4000~2000cm-1,2000~400cm-1)对相关的宝石样品进行测试。考虑到宝石的红外反射光谱中,由于折射率在红外光谱频率范围的变化(异常色散作用)而导致红外反射谱带产生畸变(似微分谱形),要将这种畸变的红外反射光谱校正为正常的并为珠宝鉴定人员所熟悉的红外吸收光谱,可通过Dispersion校正或Kramers Kronig变换的程序予以消除。具体方法为:若选用Nicolet550型红外光谱仪的镜面反射附件测得宝石红外反射光谱,则采用OMNIC软件内Process下拉菜单中Other Correc-tions里选择Dispersion进行校正;同理,若采用TENSOR-27型红外光谱仪的“漫反射附件”测得宝石的红外反射光谱,可用其OPUS软件内谱图处理下拉菜单中选择Kramers Kronig变换予以校正(简称K-K变换)。下文中,将经过Dispersion校正或K-K变换的红外反射光谱,统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图2-2-16 充填处理翡翠红外吸收光谱(透射法)

图2-2-17 白玉及其仿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反射法,经K-K转换)

三、宝石学中的应用

红外吸收光谱是宝石分子结构的具体反映。通常,宝石内分子或官能团在红外吸收光谱中分别具自己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依据特征的红外吸收谱带的数目、波数位及位移、谱形及谱带强度、谱带分裂状态等项内容,有助于对宝石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表征,以期获得与宝石鉴定相关的重要信息。

1.宝石中的羟基、水分子

基频振动(中红外区)作为红外吸收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类型,在宝石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通常将中红外区分为基频区(又称官能团区,4000~1500cm-1)和指纹区(1500~400cm-1)两个区域。

自然界中,含羟基和H2O的天然宝石居多,与之对应的伸缩振动导致的中红外吸收谱带主要集中分布在官能团区3800~3000cm-1波数范围内。而弯曲振动导致的红外吸收谱带则变化较大,多数宝石的红外吸收谱带的位1400~17000cm-1波数范围内。通常情况下,羟基或水分子的具体波数位置,亦受控于宝石中氢键力的大小。至于具体的波数位,则主要取决于各类宝石内的氢键力的大小。与结晶水或结构水相比,吸附水的对称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导致的红外吸收宽谱带中心主要位3400cm-1处。

例如,天然绿松石晶体结构中普遍存在结晶水和吸附水,其中由羟基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锐谱带位于3466cm-1、3510cm-1处,而由v(MFeCu—COH)伸缩振动导致的红外吸收谱带则位于3293cm-1、3076 cm-1处,多呈较舒缓的宽谱态展布。同时,在指纹区内显示磷酸盐基团的伸缩与弯曲振动导致的红外吸收谱带。

反之在官能团区域内,吉尔森仿绿松石中明显缺乏天然绿松石所特有的由羟基和水分子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同时显示由高分子聚合物中

不对称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锐谱带(2925cm-1)、vs(CH2)对称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锐谱带(2853cm-1),同时伴有vas(CH3)不对称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锐谱带(2959cm-1)。指纹区内,显示碳酸根基团振动的特征红外吸收谱带。测试结果表明,俗称吉尔森法绿松石实属压制碳酸盐仿绿松石。(见图2-2-18)。

图2-2-18 绿松石与仿绿松石的红外吸收光谱(R%为反射谱,A%经K-K转换)

同理,根据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与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的红外吸收光谱中有无水分子伸缩振动致吸收谱带而给予区分。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是在高温熔融条件下结晶而成,故其结构通道内一般不存在水分子;而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是在水热条件下结晶生长而成,在其结构通道中往往存在不等量的水分子和少量氯酸根离子(矿化剂)。

2.钻石中杂质原子的存在形式及类型划分

钻石主要由C原子组成,当其晶格中存在少量的N、B、H等杂质原子时,可使钻石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导热性、导电性等发生明显的变化。基于红外吸收光谱表征,有助于确定杂质原子的成分及存在形式,并作为钻石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见表2-2-1)。

表2-2-1 钻石的类型及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3.人工充填处理宝玉石的鉴别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并以脂肪族、脂环族或芳香族等官能团为骨架,通过与固化剂反应生成三维网状结构的聚合物类的环氧树脂,多以充填物的形式,广泛应用在人工充填处理翡翠、绿松石及祖母绿等宝玉石中。环氧树脂的种类很多,并且新品种仍不断出现。常见品种为环氧化聚烯烃、过醋酸环氧树脂、环氧烯烃聚合物、环氧氯丙烷树脂、双酚A树脂、环氧氯丙烷-双酚A缩聚物、双环氧氯丙烷树脂等。由图2-2-16可以看出,与蜡质物的红外吸收光谱表征明显不同的是,在充填处理翡翠中,环氧树脂中由苯环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弱谱带位3028cm-1处(图中蓝圈处);与之对应由vas(CH2)不对称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位2922cm-1处,而vs(CH2)对称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锐谱带则位2850cm-1处(图中红圈处)。

利用镜反射附件对底部封镶的天然翡翠饰品(如铁龙生)进行红外反射光谱测试时,要注意排除粘结在贵金属底托上的胶质物的干扰,因为贵金属底托起到背衬镜的作用,由此反射回的红外光一并穿透胶质物和未处理翡翠样品,有时易显示充填处理翡翠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图2-2-19为充填处理绿松石的红外吸收光谱。官能团区内,除绿松石中羟基、水分子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外,在2930cm-1、2857cm-1处显示由外来高分子聚合物中vas(CH2)、vs(CH2)的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其苯环伸缩振动致红外谱带多被v(M—OH)吸收谱带所包络。

4.相似宝石种类的鉴别

不同种属的宝石,在其晶体结构、分子配位基结构及化学成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依据各类宝石特征的红外吸收光谱有助于鉴别之。日常检测过程中,检验人员时常会遇到一些不透明或表面抛光较差的翡翠及其相似玉石的鉴别难题,而红外反射光谱则提供了一个快速无损的测试手段。利用红外反射光谱指纹区内硬玉矿物中Si—Onb伸缩振动和Si—Obr—Si及O—Si—O弯曲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经K-K变换)的波数位置及位移、谱形及谱带强度、谱带分裂状态等特征,极易将它们区分开(见图2-2-20)。

图2-2-19 绿松石与充填处理绿松石的红外吸收光谱(经K-K转换)

图2-2-20 天然翡翠与仿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经K-K转换)

5.仿古玉的红外吸收光谱

一些仿古玉器在制作过程中,常采用诸如强酸(如HF酸)腐蚀或高温烘烤等方法进行老化做旧处理。经上述方法处理的玉器表面或呈白(渣)化、或酸蚀残化(斑)、或呈牛毛网纹状,对其玉质的正确鉴别往往带来一定的难度。利用“漫反射红外附件”有助于对这类老化做旧处理玉器进行鉴别。图2-2-21显示,由指纹区内Si—O、Si—O—Si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足以证实该玉器的主矿物成分为透闪石(标识为软玉)。

图2-2-21 仿古玉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经K-K转换)

ftir红外光谱仪原理

由红外光源S发出的红外光经准直为平行红外光束进入干涉系统,经干涉仪调整制后得到一束干涉光。干涉光通过样品Sa,获得含有光谱信息的干涉信号到达探测器D上,由D将干涉信号变为电信号。此处的干涉信号是一时间函数,即由干涉信号绘出的干涉图,其横坐标是动镜移动时间或动镜移动距离。这种干涉图经过A/D转换器送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傅立叶变换的快速计算,即可获得以波数为横坐标的红外光谱图。然后通过D/A转换器送入绘图仪而绘出人们十分熟悉的标准红外吸收光谱图。

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是红外光谱仪器的第三代。 1.光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要求光源能发射出稳定、能量强、发射度小的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红外工作软件,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红外谱图的记录、处理一般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

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怎么操作、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微信号:Leeyo931201
咨询采购,报价(傅里叶红外光谱,应急,非道路,污染源排放,温室气体等检测,定量),请点击下方按钮。
复制微信号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18893790697 扫描微信 656823624
YP官网